近日,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团队在乌斯古菌(Woesearchaeota)生态分布、进化及生理代谢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工作以“Insights into the ecology, evolution, and metabolism of the widespread Woesearchaeotal lineages”为题发表在微生物学权威刊物Microbiome。李猛教授与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香港大学博士生刘小波(由李猛老师与顾继东老师共同指导)为第一作者,天游注册代理1958为第二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微生物学家Jill Banfield等为共同作者。
自1977年Carl Woese提出“三域学说”,将地球生物划分为Achaea (古菌),Bacteria (细菌), Eukarya (真核生物)。古菌研究是微生物界热点话题之一,已由最初的2个门(phylum)发展到如今28个。为纪念Carl Woese对生物进化分类学突出贡献,Jill Banfield等将DPANN超级古菌门中一个新发现古菌门命名为Woesearchaeota(乌斯古菌),并揭示该古菌在厌氧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乌斯古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古菌,其生态分布、进化及代谢功能鲜有报到。课题组基于这一类古菌的全球分布统计、进化分析、基因组和功能代谢预测研究为乌斯古菌的生态分布、进化分类及其代谢潜能奠定了新的基础。李猛教授团队与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顾继东教授、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Jill Banfield教授、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Alexander J. Probst教授合作,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从进化角度将该古菌划分为26个亚群。通过基因组分析发现,乌斯古菌具有高度代谢缺陷(图1),很可能通过代谢互补方式与产甲烷古菌存在共生关系(图2)。研究结果对于认识乌斯古菌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尤其是甲烷产生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及孔雀技术创新项目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40168-018-0488-2